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未来中国在与世界各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引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倪神父研究领域是形而上学,中世紀哲學,程朱理学,宗教哲学, 政治哲学。古典儒家和宋明理学弟子或许没有遵循确认人类尊严的路径来设想民主管理或自由规范,但早期基督教徒也没有---圣保罗(St. Paul)在写《腓利门书》(Philemon)的时候并没有梦想到终结奴隶制。
就像阿奎那所认为的那样,孟子也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统治者被罢免是应该被允许的,因为国家的权威源自一些道德条件,独裁者之所以缺乏这样的条件恰恰就是因为其不道德的独裁这个事实。设想一下他们的警告如果不是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话,将发生什么将是非常吸引人的事。种种政治形式如国家主义者的、威权主义的、不自由的、家长制的等变体并不能穷尽儒家政治思想的所有可能性。阿奎那将虔敬的基础建立在如下事实上:一个事物需要特别地感激那促成其存在并对其施以管理的同性质的根源。儒家的自由承诺 倪佳道明 著 吴万伟 译 张哈比(Habi Zhang)在西方在何处误解了中国中重复了众所周知的批评:儒家除了阐述国家主义、家长制和威权主义再无别的内容了。
张宣称人被看成不是作为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而是一个功利性组合体,但这是中国国家主义者的观念,并非来自儒家而是来自法家。儒家经典中本来热衷高调宣扬我们对社会的义务的大话,狂人却开始认识到它们实际上是对吃人制度的赞许。所恶如己之讐,务思所以去之。
恂栗、威仪,言其德容表里之盛。孔颖达疏:此一节明诚意之本,先须慎其独也。结语 《大学》中的君子既指有位的天子、国君,也泛指有道德修养的士君子。‘食之者寡者,谓减省无用之费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谓人君一人贪戾恶事,则一国学之作乱。
君子欲行孝悌仁义的大道,必先自身行忠信才能获得,如果自身骄泰就会丧失。‘心广体胖者,言内心宽广,则外体胖大,言为之于中,必形见于外也。朱熹认为前一个慎独是要君子能自慊,察于隐微之间,好善恶恶,真实完满。就是说,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在监察着,千万不可不谨慎。
一旦存养省察之功,真有以去其前日利欲之昏而日新焉,则亦犹其疏瀹澡雪,而有以去其前日尘垢之汚也。朱熹《诗集传》注:匪,斐通,文章著见之貌也。不仁德的人则是以自身的生命、人格、尊严为手段,以发财赚钱为目的,为富不仁,挥霍享受,遭人侧目。但子贡所问,是对彼我说,只是两人。
后世不复知絜矩之义,惟务竭民财以自丰利,自一孔以上,官皆取之,故上愈富而下愈贫。诚意只是慎独工夫,只在格物上用,犹《中庸》之‘戒惧也。
就是说,有仁德的人以自身、社会的发展为目的,以生财为手段,修身养性,实现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境界。《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是先齐其家,而后能治其国也。洁身自好,沐浴在道德中。言自新之道,唯在尽其心力,更无馀行也。这里接着上面进一步阐明絜矩之道,引《诗经》两句诗,提出老百姓喜爱的君子也喜欢,如发仓廪、赐贫穷、赈乏绝。‘如切如磋者,如骨之切,如象之磋,又能自修也。这表明了,在齐家的过程中,治国的道理已经寓含其中了,一家仁,一国兴仁。
圣人是儒家最高人格境界,达到圣人境界的修养之道是从凡人到士君子到贤人到圣人的人格层级提升。仁者、仁人与君子意思接近,时有通用。
只要一个人做到了孝悌,以孝悌的美德与精神运用到政治上去,即使不入仕,其实也就是参与了政治吗。所以《大学》引《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孔颖达疏:絜,犹结也。
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小人独自一人的时候,常常干出不好的事情来。正如刘宗周《大学古文参疑》注云:君子小人之用心,只在一敬一肆间。曰‘攸塈者,为民所安息也。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圣人是儒家最高人格境界,达到圣人境界的修养之道是从凡人到士君子,再到贤人、圣人的人格层级提升。
如切如磋,是指君子研求学问的功夫。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
孔颖达疏:此一经广明诚意之事,故引《诗》言学问自新、颜色威仪之事,以证诚意之道也。北齐刘昼《刘子·慎独》云:人在暗密,岂以隐翳而回操?是以戒慎目所不睹,恐惧耳所不闻,居室如见宾,入虚如有人。
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既有文章,又能听臣友之规谏,以礼法自防闲,故能入相于周为卿士,由此故美之而作是诗也。如琢如磨是指君子省察克治的功夫。朱熹《集注》发挥说: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颖达疏解释汤之《盘铭》表达了日新之意,非唯洗沐自新,诚使道德日益新也。
郑玄、刘昼、朱熹的这样注解就是传统的普遍理解,是社会上广为接受的一种解释,于是就有柳下惠坐怀不乱,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慎独拒贿。孔子主张执政者为民之父母,突出的是执政者的德行修养,仁心仁政和亲民态度。
君子小人之分,只是能诚意与不能诚意。其他儒家经典也有类似的思想,如《论语·为政》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